中國薩滿
薩滿世界

中國的隱士:沒落的薩滿

在歷史早期,「整個包括中亞和北亞在內的廣大區域中,社會的巫術和宗教生活集中在薩滿身上。」尤其是,薩滿教派是早期中國文明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這樣的社會中,出神或附體的狀態被認為是最高的宗教體驗,而薩滿是這種宗教體驗的行家裡手。在出神狀態中,薩滿離開他的身體,穿過一系列天國,與各種各樣的精靈打交道,為他所在團體的福利而搜尋和積累知識。他通過提供與精神世界的聯繫以及帶回在那裡所獲取的知識,幫助他的團體抵御黑暗。

但是與此同時,他又生活在他所保護的團體之外。一個被稱為薩滿的人,「尋求著孤獨,變得心不在焉,喜歡在森林里或人跡罕至的地方漫遊,有幻覺,在睡眠中唱著歌兒」。假如這段話不是描述薩滿學徒入門時期的出神狀態的話,那麼它也很可以適用於遵循隱士傳統的人。在古代中國,這兩者是緊密聯繫著的。

.jpg

薩滿指南書-山海經

當大禹在將近公元前第三個千年末創建夏朝的時候,他和他的大臣們只能是在仰韶—龍山文化的基礎上編纂了《山海經》——這部通向神聖世界的薩滿指南。儘管在半坡和其他仰韶—龍山文化遺址所出土的文物不能確證什麼,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據此推斷:不遲於公元前第五個千年,有人要離開這個塵世的王國去與神靈的世界進行交流,而且他(她)這樣做是在終南山附近。

那麼薩滿是怎樣變成隱士的呢?直到公元前第三個千年末,薩滿在中國新石器時期的文化中,還一直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公元前第三個和第二個千年中,也就是在最初的朝代國家時期,都市化和社會階級分化成為這些朝代國家的主要特徵。都市化和社會階級分化的出現,導致了薩滿這樣的個體的生存危機。伴隨著都市化和社會階級分化的發展,作決策的過程變得越來越官僚主義化,而這種變化使薩滿們的地位日益遭到懷疑。

.jpg

成為隱士的薩滿

薩滿的影響被官僚的影響遮蔽了。與神靈的交流儀式變得如此程式化,以致藥酒剛剛被薩滿喝下,就被他的官僚繼承人吐出來了。這種程式化決定了薩滿教在宮廷中的命運——在宮廷中,薩滿教與神靈的交流過程,被禮儀性的行為舉止取代了。人們認為,這些行為舉止本身就是靈驗的,殊不知它卻已經被從它的根——薩滿教上切下來了。

 

隨著文明的發展,薩滿們開始變得與群山親密隨著文明的發展,薩滿們開始變得與群山親密起來,而不是城市中心。《山海經》告訴了我們這些薩滿中某些人的名字,他們中最重要的人物正是住在崑崙—終南這列山脈中。這就是一直延續到今天的隱士傳統的開端。

隱士傳統之所以能夠延續,是因為中國人一向尊重過去,而隱士則保持了那個「過去」最重要的因素——它的精神傳統。隨著文明的發展,這個傳統既沒有被遺失,也沒有被遺忘。恰恰相反,在中國,隱士一直是人們最尊敬的人,因為隱士是聖賢。他們能夠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東西,聽到其他人聽不到的聲音

中國隱士.jpg

 

傳承中國古老文化價值

當皇帝、國王、部落首領和早期中國文化的領導者要與自然力量以及城牆外、人心中的神進行交流的時候,他們就會轉向隱士。隱士能夠與天對話。他們諳熟天的種種跡象,他們說著天上的語言。

隱士是薩滿和神、草藥師和外科醫生、冥陽之事的行家。他們的世界要比被牆圍住了的城市世界大得多。隱士不受幻想和習俗強加於人的各種價值觀念的左右,他們一直是中國社會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為他們承載了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價值觀。他們代表著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過去

摘錄自:比爾-波特(Bill Porter)《空谷幽蘭》中文版
編輯整理:7flow七色嵐

作者簡介

比爾·波特美國當代作家、翻譯家和著名漢學家。他將中國古代大量的佛教典籍翻譯成英文,在歐美引起了極大反響。他曾經以「赤松」的筆名翻譯出版了《寒山詩集》,《石屋山居詩集》和《菩提達摩禪法》等英文著作。從1972年起,他一直生活在台灣和香港,經常在中國大陸旅行,並撰寫了大量介紹中國風土文物的書籍和遊記,《空谷幽蘭》是最著名的譯本,曾在歐美各國掀起了一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


推薦文章:

推薦課程


.jpeg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