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我們沒給自己足夠時間,也許是幾分鐘或幾小時,來讓自己處在沒有電子設備和外物干擾(devices and distractions)的狀態,我們幾乎是冒著犧牲掉「知道自己是誰」以及「知道什麼重要」的能力,用著日漸消退的感知能力在生活,物理學家和作家艾倫·萊特曼說。
2016年,哈佛生物學家和自然主義者威爾遜(TED演講:對一位年輕科學家的建議)發表了星球的生命之戰( Half-Earth: Our Planet’s Fight for Life),他建議將地球的一半表面指定為保護地區。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稱,自1970年以來,人類已經摧毀了超過30%的森林和海洋生態系統。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是人口增長、物質財富與舒適增加以及更多能源需求的意外後果。這也是受到資本主義需求創造以及某些人增加個人財富的野心驅使。儘管威爾遜的提議可能難以實現,但它代表了人類在自然環境平衡的願景中,是一股很大的威脅力量。
網路上癮對我們「內在自我」所造成的破壞是一種既緊迫,又幽微的現象。
我們失去「慢」的品質,失去反思和沉澱的時間,失去隱私,失去獨處,失去靜默帶來的寧靜,更失去了在沒有外部刺激的情況下安靜坐在椅子上十五分鐘的能力 —一切都發生得很快,倏忽即逝到幾乎不可被感知。我們還記得嗎?一百五十年前,電話不存在。五十年前,網路不存在。甚至在二十五年前,Google也並不存在。
情況很糟糕。
正如全球暖化一樣,我們幾乎已踏在不歸路上。不知不覺之間,在毫無警覺的情況下,我們正在失去自我。我們失去了感知自己是誰以及甚麼對我們是重要的能力。我們正在創造一個全球性的機器,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無意識、依反射性來動作的齒輪,被網路世界的速度,噪音和急迫性無情地驅動著。
我想提出一個大膽的建議:將一半清醒時間規劃預留下來,讓我們安靜地內觀。
我們能做什麼?我們需要創造一種新的心靈習慣,從個人和社會的角度來出發。我們需要一種精神態度,來重視並保護靜止(stillness),隱私,獨處,緩慢,個人沉澱,來尊重內心自我;這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內在世界中無壓力地閒晃。 威爾遜原本的建議是很大膽,而我想提出一個同樣大膽的建議:我們將一半的清醒時間保存下來,用於安靜地觀照。因為若不這麼做,我們其實就正在摧毀內在自我和創造力。一天中不同的時刻都可以用於沉思和靜默,脫離外部世界的影響。
我們該如何培養自我觀照的習慣?二十年前,一位在高中教書的朋友與她的學生們開始了一些新的實驗。在每堂課開始時,她會按鈴,要求學生保持靜默四分鐘。正如她後來所寫的,「我向學生們解釋,我覺得學校節奏太快,充滿了喧囂,靜默可以幫助我們好好地離開上一堂課,並準備處在現在的這一堂課。這是一個讓頭腦清醒的時候。我們的目標是內在和外在的靜默。」結果是令人驚嘆,她和學生都更平靜,更專注。
近年來,社會上已經創建了許多組織 – 例如正念學校(Mindful School)和正念教育(Mindful Education),將安靜和冥想的重要性引入中小學。在2015年,身心教育家Stacy Sims啟動了一個名為音樂靜心時刻(Mindful Music Moments)的計劃,讓學生在早上聽四分鐘的古典音樂 – 構想類似於我的老師朋友。 這個音樂計畫現在已在65所中小學,營隊和社會服務組織中運作,大多數在辛辛那提市。
也許我們可以在公共場所規劃「無螢幕區域」(screen-free zones),並在勞動法中保證工作者每天在工作場所都能享有半小時的「完全安靜時間」。
為了養成新的思維習慣,不同的群體必須使用不同的方法。我有一些建議,應該可視為發想的起點:
•對於幼稚園至12年級的學生,
每天可以規劃十分鐘的靜默時間。在此期間,學生們可以在筆記本上靜靜地寫下自己想寫的東西。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文化,因地制宜來微調。
•對於大學生,
每個學術部門都創建「內觀密集型」(introspective intensive)課程。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要參加一門這樣的課程。內省課程雖然以該系的主題為基礎(例如歷史或化學),但將減少閱讀和作業的負擔,並鼓勵學生利用空閒時間反思他們正在學習的內容並將其所學與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目標連結起來。
•在工作場所,
允許並鼓勵員工每天花半小時在所規劃的安靜空間內冥想,內觀或單純靜默。安靜的房間內不允許使用智慧型手機和電腦。這段靜默時間並不算在正常午休時間內,需額外新增。
•對於家庭來說,
規劃一個不插電(unplugged)的小時,也許是在晚餐期間或飯後,需將所有電話,手機,電腦和其他設備都關閉。晚餐時間,則應該是屬於家人間安靜交談的時間。
•在個人層面,
應該檢視我們每天如何度過時間,並讓自己有至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離開網路世界,例如以不插電的方式,來走路,閱讀或靜靜地坐著。
•對於整個社會,
禁止在無螢幕區域(screen-free zones)使用電子產品,以及在勞動法中保證工作者每天都能在工作場所得到半小時的安靜時間。
我們不都虧欠孩子們一個靜默生活受到重視和支持的世界嗎?我們不也虧欠了自己這樣一個內在世界嗎?
我相信我們可以在網絡世界中,養成這樣一個新的習慣,但這需要時間。首先,我們需要認知到網路成癮的危險。當然,年輕人應該為自己對網路世界依賴,犧牲內在自我,來承擔一些責任。但創造了這個成癮世界的成人不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嗎?我們是受害者,但也是肇事者。難道我們不都虧欠孩子一個清明的世界嗎?我們不也虧欠自己一個靜默的內在世界嗎? 雖然改變心靈習慣很困難,但是可以做到的。
只要有一點決心,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每天花半小時「甚麼都不做」。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會給自己一份禮物。這是給我們心靈的禮物。這是一種行為,來榮耀這安靜,低語的聲音。這是讓自己從網絡世界的牢籠中被解放出來。這是自由。
幾十年前,當我還是那個男孩,從學校走回家穿過樹林,跟著烏龜慢慢地沿著泥濘的小路走下去,浪費時間在看著淺灘裡的蝌蚪或風中水草的搖擺,那時的我是自由的。我們不能再回到那個世界,我們也不會想要回去,但我們可以在今天的世界中創造一些空間。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心中創造一個保護區。 ~摘自艾倫·萊特曼(Alan Lightman)<我對無所事事的禮讚>( In Praise of Wasting Time)
文章來源:TED-Why we owe it to ourselves to spend quiet time alone every day
編譯:7flow
延伸閱讀:
越無聊,越開竅!無所事事更能釋放你的創意與效率|[TED] 瑪諾什.佐摩羅迪
推薦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