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
脈輪舞蹈,  心靈舞蹈,  林雅雯專欄

沒有感覺也是一種感覺


在我的工作坊中,時常會帶領學員做一些身心覺察的動態練習,目的是培養每個人自我覺察的能力。通常在練習後我會問學員:『對於剛剛的練習,你有什麼感覺?』。有時候會有一些學員無奈的回答我:『我沒有什麼感覺』。

他們對於團體中其他學員分享關於身體的深刻感受- 譬如感覺到氣在脊椎上下流動,或是覺得雙腳非常的有力量 – 而感到自己什麼經驗和感覺都沒有,是不是哪裡出錯了。但事實真的如他們所說,什麼感覺都沒有嗎?就我的理解與觀察,有幾種因素阻絕了一個人的感官覺受。

阻礙覺受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有些人會在進入某個經驗前,先自我設定想要經驗某種特定的感受,當這個特定感受出現時,就會認為有感覺。而當那個感受沒如期的出現,對自己想要經驗的心理期待落空,就會覺得什麼都沒發生或認為自己完全沒有進入。這樣的自我設限,其實會影響自我覺察那正在發生與經驗的一切。

第二種原因是,對於自己身體細微感受的覺察力還沒有完全的開發。大部份的人,如果不是經常性的與身體連結,通常對身體感知能力都不是太敏銳。身體的感知能力包含:

  1. 對身體部位的認知
  2. 對身體的感受覺察
  3. 對觸覺的感官覺受

Listen-to-your-body

對身體部位的認知

對身體部位的認知是指你是否可以列出並分辨自己身體的不同部位,譬如,頭、頸、肩、臂、手、胸、腰、臀、腿、膝、腳。當你能夠分辨出不同部位後,就能夠培養對於每個部位的個別感知能力。最簡單的一個練習就是,試著分辨出你的左右手及左右腳。

對於一些人來說,身體就是一個大整體,沒有更細的分別。因為大部份的時間,身體的一切行動都是自發產生的,我們跟本不需要花時間去照顧她。但是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左右手與左右腳不分的狀況。做些身體放鬆引導練習,或是感官復甦,對身體部位的認知開發會有幫助。

對身體的感受覺察

第二個是對身體的感受覺察,像是一般的酸痛麻癢等的覺受力,或是對天氣冷暖變化的感知力。

我曾經看到有個人在冬天穿著毛衣大外套從戶外進入到室內有暖房的空間,待了一段時間之後,身體都有些冒汗了,直到他的太太跟他說:『這裡面這麼熱,你都流汗了,怎麼不把外套脫掉』。他頓了一下,才慢慢的將外套脫下來。或許這個人的耐力十足,又或許他對於身體的感受覺察力較低的原故。覺察力低的人有時候是要等到了病入膏肓,或身體很嚴重的受傷,才會喚醒他的感覺,但是卻為時已晚。

body mind

對觸覺的感官覺受

最後一個感知能力是對觸覺的感官覺受。簡單的解釋觸覺,就是透過觸碰所產生的覺受。在現代化的社會中,對觸覺感官的運用並不普遍,大部份時候我們會感受到觸覺就是在觸碰他人或被他人觸碰時。而有些人對於他人觸碰自己身體部位的覺察力是很低弱的。

記得有一次我要從背後叫一位朋友,因為場合的關係,不適合發出聲音來,所以我就試著輕按這位朋友的右肩,但是她似乎沒有感覺到,所以我又加重了一些,她還是沒有感覺,直到我有點重的拍了她右肩兩下後,她才緩緩的回過頭來。這種狀況就是對觸覺的感官覺受低弱的表現。

而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刻都在感知觸覺。最經常與持續性的觸覺感官就是你與所穿著的衣服之間的觸感。當你去買衣服時,尤其是貼身衣服,它的質地柔軟與否,會直接影響你皮膚的感受。另外幾個例子是,使用電腦與手機時,你的手指頭觸碰鍵盤或螢幕的觸感;開車時,用手滑動方向盤的感受;與他人握手或擁抱,彼此手與身體的接觸所帶給你的觸覺感知。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身體的感知能力

對於身體感知能力的開發,是可以從生活的小地方開始培養起的。在此提供各位一個最簡單認出感覺的方式。下次當你正在經驗一件事情時,你可以從去分辨這個經驗讓你感覺舒服或不舒服開始。如果你感覺舒服,就持續這種舒服的狀態,然後慢慢的再去細探,是哪個身體部位感覺舒服?譬如,這舒服的感覺主要是在我的肚子,或整個人通體舒暢。接著除了舒服外,試著問問自己還可以用什麼來形容這種感覺,譬如,我覺得很自在,很放鬆;或是我覺得我的右肩有點暖暖的感覺。

久而久之,你將會開始培養出對身體細部的覺察力。有時候一些感覺是難以用文字精確的形容,你也可以試著用一種意象來幫助你。譬如,我現在的感受就如同在遊樂園吃著棉花糖一般開心歡樂;我感覺像是浸泡在一杯紅酒般的陶醉。

所以下次當你正在沮喪著怎麼對於任何事情都沒有感覺時,可以跟自己說:『沒有感覺也是一種感覺』。只要你願意不設限,也更敏銳的覺察身心內在這個當下正在發生的一切,那個你覺得“沒感覺”的感覺,或許就是一個提醒:『是時候該多關心一下你的身體了』。

撰文者:林雅雯|7flow七色嵐黑暗之舞帶領人

本文為原創文章,如要轉載,請註明原作者及出處


延伸閱讀:

推薦課程: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