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意味著你去意識到自己的感覺,讓它湧上心頭,與之共處,讓它自然發展,不試圖改變它或採取任何行動。它意味著讓情感、情緒單純地存在,專注於釋放其背後的能量。
練習放下的第一步就是允許自己擁有這個「感覺」,不要抗拒、發洩、害怕、譴責或對其進行道德批判。放下判斷,去認知到這只是一種感覺。
當中的技巧是與情緒共處,放棄任何修改、調整它的努力。放下對情緒的抗拒,正是抗拒會使這個情緒繼續存在。當你放棄抗拒或嘗試改變這個感受時,它將會轉變成下一種情感,伴隨著一種更輕鬆的感覺。不被抗拒的感受就會隨著其背後能量消散而逐漸消失。
當你開始這個過程時,你會注意到自己對情感感到害怕和內疚;總體上會有對感受的抗拒。要讓感受湧上,更容易的方法是放下對起初感受到這些情感的反應。對於恐懼自身的恐懼就是最好的例子。首先放下你對感受的恐懼或內疚,然後進入感受本身。 在放手的過程中,忽略所有的思維。
專注於感受本身,而不是思維。思維是無窮無盡且自我強化的,這只會孕育出更多的思維。

思維只是大腦理性化地試圖解釋情感存在的原因。情緒背後真正的原因是積壓在當下迫使它湧現的壓力。思維或外部事件只是心靈捏造的藉口。 隨著我們對放下、臣服的熟悉程度增加,會注意到所有負面情感都與我們與生存有關的基本恐懼有關,而所有的情緒波動只是心智認為必要的生存程式。臣服的技巧可以逐漸解開這些程式。藉由觀察這個過程,情緒生成的動機會變得更加明顯。
放手臣服意味著你對事情沒有起強烈的情緒反應:
「如果它發生了,沒關係;如果沒發生,也沒關係。」當我們內在自由時,會放下對事物的執著。我們可以享受一切,但我們不需要它們來獲得快樂。對任何事物或任何人的依賴會逐漸減少。這些原則符合佛陀的教導,避免對世俗現象執著(avoid attachment to worldly phenomena),以及耶穌基督的教導:「活在世界中但不屬於世界。」(be in the world but not of it)
有時我們放下一種感覺,卻發現它不斷回來或持續存在。這是因為還有更多的東西需要放下。我們一生中都在把這些情緒壓抑下去,所以有很多能量需要湧現並被看見。
當「臣服」發生時,你會立即感到一種更輕鬆、更快樂的感覺,幾乎像是一種帶來興奮的愉悅感。
透過持續地放下,你可以保持在自由的狀態。
感受會來來去去,最終你會意識到你並不是你的感受,而是真正的「你」在見證這些感受。你不再將情緒錯認為自己。「真正的你」是看見一切發生的觀察者。當你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內在不變的見證者時,你會開始將意識到自己逐漸成為主要的見證者,而不是現象的體驗者。
你會與真正的自我越來越接近,並開始意識到一直以來你被感受欺騙了。你以為你是你感受的受害者。現在你明白,它們不是你真實自我的真相,它們只是源自於小我的創造。
——David Hawkins,《放下:臣服之道》/ 編譯:7flow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兼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博士,可說是意識能量學的宗師,傾盡一生心力研究後,發現意識能量會受到振動頻率影響,發明了世人稱為「大衛霍金斯能量表」的能量頻率圖表。

大衛. 霍金斯博士是靈性研究院(Institute for Spiritual Research, Inc.)的創始院長、非二元性修持之道(Path of Devotional Nonduality)創辦人,畢生鑽研人類意識,是著名的意識能量研究先驅,也是作家、講師、靈性導師、精神科醫師、科學家。

臍輪:水元素.感受性.接受性
在東方的文化傳統中,對於身體有很多的禁忌,我們不會太公開的談論身體的感覺,尤其當話題關連到性的議題時。然而,不被談論或是不允許提起並不代表就沒有這個需要,所以在臍輪我們要學習的是認出這些感覺與渴望。
臍輪主要掌管情感,當臍輪能量平衡時,情感可以表達自如,而且表達時不會流於過度情緒化。對於親密關係也會採取開放態度,感覺充滿熱情和活力。臍輪也連結到性本能,擁有健康的性觀念將幫助臍輪能量更加自在的流動,允許對性的渴望與慾念。臍輪帶著水元素,代表著如同水果般多汁美味,懂得運用臍輪能量,可以讓生命更加有活力,也讓我們學習享受生命的喜悅之道!
奧修說:「唯有當你是接受的,你具有一種女性化的接受性,神才能夠到達你。當你變成「陰」、變成一個接受性,那個門就打開了,而你在那裡等著」。這裡指的神,是我們內在的神性或佛性,也代表著每個人更高的心智,全然將自己交託出來,臣服於祂的指引。(摘錄自:《接受生命本然的一切|臍輪的被動與陰性特質》)
「舞蹈,是一種冥想技巧」
「當『身體的移動』進入到欣喜若狂的狀態時,它就是一種舞蹈。 當你全然投入身體的運動到無我(ego)的階段,它就是一種舞蹈。 你應該知道,舞蹈是作為一種冥想技巧來到這個世界的。
在最開始的時候,所謂的『舞』不是舞蹈,而是為了達到一種『狀態』:當舞者消失了,只剩下舞本身——沒有自我,沒有意念在操縱,讓身體與能量自發地流動。 沒有必要尋找任何其他的冥想方法,如果你跳舞跳到『自我』消融,舞的本身就變成了一種冥想,一種動態式的靜心。」~Osho
自從卸下舞者身份,致力推廣「以動致靜」的全感知律動靜心課程,至今已邁入第11個年頭。在這幾年分享課程中,遇到許多朋友帶著不同的期望進入課堂,有的人純粹希望開發身體、啓動能量、自在跳舞;而有的人則希望透過舞蹈幫助他們回到自己、與內心連結、在心靈與靈性層次上的提升。
剛開始帶領課程時,從未想到單單只是跳舞,竟然可以引領人們走進不同面向的生命經驗,包含了在:身體、情緒、能量、心靈與靈性各層面的探索與體悟…….

延伸閱讀:
- 與神的對話|「我感覺自己要崩潰了」
- 與神的對話|「為什麼我常常有孤獨感?」
- 與神的對話|「我不喜歡自己的樣子」
- 如何跟負面的人共處?
- 【雅雯的生命故事】從麻瓜成為身心靈導師
- TED|「你知道冥想很棒……但就是很難靜下來」?7個值得嘗試的替代方案!
推薦課程
- 【心靈舞蹈教學技能養成】授證導師培訓
- 【林雅雯 . 脈輪能量舞動】線上實修
- 【生命之旅-七脈輪整合|脈輪舞蹈二日工作坊】
- 【Access Bars® 】一日課程
- 【林雅雯.脈輪舞蹈|重啟你的海底輪】線上10日共修挑戰營|自學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