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都覺得你怪,但那是因為你比別人勇敢。」
「我不是無家可歸,我只是不住房子。」
現代人因為不同的理由回歸游牧式野營生活,可能是壯遊探索世界,可能是嚮往自由,或為了經濟逐工作而居,甚至是中上階層的娛樂休閒……,當我們踏出水泥叢林,過起天為帳地為床,有日月星辰相伴,與來來去去的旅人相遇和告別,這樣的游牧式生活,可能會讓我們看見不同的真相。
人的一生大部分都在工作,你有樂在其中嗎?
為了過上「穩定」的生活,從二十歲到六十五歲,大多數人一生有三分之一,大約是26年的時間都在工作(生命中也有三分之一在睡覺),若是工作只為餬口,充滿了壓力,不難想像剩下三分之一人生的生命品質也許不會太好。為了跟上成家立業生子的時間表,為了符合體制內的價值,很多人到了晚年常有遺憾,沒有好好為自己而活,沒有好好體驗這壯闊世界的美好。這是來不及「完整自己」的遺憾。你曾經想做什麼?想體驗什麼?不管幾歲的年紀,我們都可以看看在「完整自己」這件事上,是否留有遺憾。如果有,你會如何做出不同的選擇?

無依之地,有靠之天
電影《游牧人生》又譯為《無依之地》,也有人以字面上相反的「有靠之天」稱之。有趣的是,看似相反的稱呼竟都能契合《游牧人生》的精神,的確,這樣的生活讓人在土地上無所依靠,不會久留,彷彿失根浮萍般不斷漂流,很容易產生孤寂感(延伸閱讀:《你希望以怎樣的方式存在?連結大地母親的力量與豐盛:海底輪》);然而,在這樣流動的生活方式中,人卻更能感受緣分的巧妙和生命的巧妙安排,冥冥之中似有牽引,在人與人的聚合與別離之中,重新回歸敬畏自然,覺察當下的心靈能力。天空也有屬於天空的語言,當我們能夠閱讀環境訊息,即使生活在天地之間,也能有所連結,感受到穹蒼之下的脈動和祝福(延伸閱讀:《入世太深而忘了你是誰?|接通本源意識的頂輪》)。

極簡生活:從無感人到有感人
當我們開始貫徹這樣說走就走的游牧式生活,身邊的物品往往必須不斷精簡再精簡,很多資本主義鼓吹消費下積累的驚人所有物,最後都必須捨棄或換出、送出(流動而非囤積),讓物件去到與它相映的人身邊(感覺喜歡),只留下對自己來說最實用和最珍貴東西。當我們過上了以車為家的生活,一切的便利不再是理所當然,人必須很有意識地使用能源,攝取食物,甚至須思考要如何處理自己的排泄物和廢棄物,其實這就是為自己在地球上的存在負責的樣子,不再將這些事情外包給同時帶來便利與限制的系統。在這樣做的同時,其實也加深了自己和大地的連結。有意識的活,發現自己是自然界裡眾多存在的一員,而不是唯我獨尊剝削奴役其他生命的萬物之靈。
心的迷失或歸屬|「被記住的,就會繼續活著」
當我不再在別人身上找尋家的歸屬感,
我開始在我的內在打造屬於自己的家。
我發現沒有任何事物,
會比決定要變得完整的身體和心靈
來得更親密
更安定。
~露琵‧考爾

一定要像電影《游牧人生》裡的人們那樣孤身一人漂流嗎?
其實不一定要以車為家,獨自居住在城市一角的我們,早就開始了生命的游牧與漂流。雖說電影裡的旅人能在森林裡感受巨木、在野溪中漂浮、在曠野上吹風……恣意享受自然元素的洗禮,很大一部分滿足感的來源依舊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交流。在營火旁圍坐著,與同為大地旅人的夥伴一期一會的相遇和相知,這些來自同類人(族人)的支持,幫助,和鼓勵。真實的交流有多重要?它可能影響你的心是迷失—不被在意,不被理解,不被想念,不被需要,沒有價值,沒有意義。還是雲遊亦有歸屬—歸屬於天地和本心,甚至是意識到即使心愛的人已離去,還是能在心裡與自己相伴。凡是被記住的,就會繼續活著。
人生的旅途走到這裡,你也有遇到幾個相知相惜的夥伴嗎?也許在現實環境裡每個人的處境不盡相同,有些人渴望遠遊帶來的未知觸動,有些人則準備好落地生根,不管處在生命中的哪個階段,祝福你也有勇氣踏上內在成家,讓身心自在喜悅的旅程!(是的,一人也可以成家喔)

(撰文:Halich)
(《游牧人生》劇照/IMDb)
推薦文章:
- 回溯源頭,踏上生命追尋之旅|薩滿力量動物北方蜂鳥的啓示
- 我們其實不斷地在重新校準:電影《靈魂急轉彎》中隱含的三個訊息
- 你的“性”能量流動嗎?|讓情感自在表達的臍輪
- 身體智慧裡的黑羊:禁忌的骨盆根源區
- 與眾不同的英雄片—電影《神力女超人1984》裡的心輪能量特質
推薦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