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一堂課的最後,我和同學們會圍坐在一起,為今天的學習進行分享對話。透過對談,我們再次思考反芻,觀照自己,聆聽別人,探討問題,釐清觀念。
最終,每個人可以從中整理出「一把鑰匙」,做為打開自己的禮物,這份禮物可能只是一句話,一個想法,一個認知,卻可能利益我們的未來。
這可說是一堂課CP值最高的部分!
動作和技巧容易學習,但心智的認知卻只有在身體體現之後,頭腦才能領悟,最重要的,透過老師專業的觀察和提點,幫助我們看見自己。
人的大腦,激發了每個生命開出最美麗的花朵;人的大腦,也可能成為生命最大的枷鎖。對於自我的認知,對於價值的認定和看法,它不一定是「以一為是」,或「從一而終」的既定不變。
隨著時空的變換,年歲的增長,環境的改變,「認知」也不斷的在更新,轉換心的程式語言和驅動模組。
打個比方,從前我一直認定自己是個「舞者」,給這個身份設定了一些條件,一味按著這些條件走,與舞者這個領域看似不相干的事,就被所想當然的一概拒絕。
抵達最終的目的地,有無數的路徑和方式,不必然要設定只有「一條路」。很多時候,甚至得繞出去一下再回來,因為往往在轉彎處更有動人的風景。
大腦的設定截彎取直,引人誤踩陷阱,排除其他可能性的發展。
「自我認定」成了「自我限定」,一生按著大腦的設定在走,斷絕許多可能性,結果反而把自己的生命給困住了。
有一天,我恍然驚醒:我不是「舞者」,我是「黃旭徽」!(或者說:我是存在,我是意識),「黃旭徽」這個生命個體可以開展的,遠遠超過「舞者」這個身份限定,因為黃旭徽個體的可能性「不只是舞者」。
朋友們,您也是一樣的。自我認識,自我認知,自我認同,設定方向目標,但無須自我限定可能。
常常有很多學生走向我,開始訴說自己的身體哪裡哪裡有問題…,我通常第一個回應是:意識上,你不需要認定自己的身體「有問題」,身體可能「有情況」、「失衡」了而已。
意識上覺知到,觀照到這個現況就可以,不要自我批評,分好壞優劣。
就像人會感冒一樣,即使你得了憂鬱症,那不過是大腦「感冒」了而已。
生病,是生命自然的過程和體驗,如同死亡,就是生命「最大的一場病」,不論發生了甚麼,你都「沒有問題」!!
這不是遣詞用語上的吹毛求疵。我們的大腦一旦認定自己「有問題」,立刻就反射下一個念頭「有毛病」,「不正常」,「不優秀」…,一個負面的念頭,就會反射出另一個負面思緒,這個負面的思緒,又再生出另一個負面的念頭…,結果自己織出一張大網,不斷的把自己纏繞起來。
生命,不只是要我們去「解決」問題,更確切的,是要我們去「經驗」,在經驗的過程中去轉化。
也許,您也可以整理出「一把鑰匙」,當做禮物,送給今天的自己!
Nam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