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flow書摘

[TED]我們需要的7 種休息

你是否曾經有這種經驗,試著增加睡眠時間來應付精神疲憊——卻仍感到筋疲力盡? 

關鍵就在於:睡眠(sleep)和休息(rest)不是同一回事,許多人將兩者混為一談了。

我們一生都以為有足夠的睡眠就等於有足夠的休息了——但實際上我們忽略了自己迫切需要的其他類型休息。長期下來,造就很多工作產出高、卻長期感到精疲力竭的人。我們正經歷休息不足的苦果(慢性疲勞),因為我們不了解休息的真正力量。

休息應該是要能夠恢復我們生活中七個領域的能量。

我們需要的第一種休息是生理性休息,可以是被動的,也可以是主動的。被動身體休息包括夜間睡眠和小睡,而主動身體休息則是指有助於改善身體循環和柔韌性的恢復性活動,例如瑜伽、伸展運動和按摩療法。

第二種休息是頭腦和心智層面的休息。
你身邊也有那個每天需要喝一大杯咖啡才能開始工作的同事嗎?他挺易怒和健忘的,很難專心聚焦在工作。當他晚上躺下睡覺時,需要很努力讓自己的大腦關機,因為白天的談話和訊息正充斥著他的思緒。儘管睡了七到八個小時,但醒來時感覺好像跟沒睡差不多。

好消息是我們不必透過辭職或休假來解決這個問題。在工作日中每兩小時安排一次短暫的休息;這些休息時間可以提醒自己放慢速度。你也可以在床邊放一個記事本,記下任何會讓你無法入睡、揮之不去的想法和念頭。

我們需要的第三種休息是感官休息。
明亮的燈光、電腦螢幕、環境噪音和過多的對話——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線上會議——都會讓我們的感官感到不知所措。這可以通過做些簡單的事情來解決,比如在一天中時不時閉上眼睛一分鐘、進行眼球運動,以及在睡前一小時刻意將電子設備關機。培養這樣簡單的習慣能夠降低過度刺激的世界對我們造成的損害。

第四種休息是創造性休息。
這種休息對於必須解決問題或需要不斷構思的新想法的人來說尤其重要。創造性的休息重新喚醒我們每個人內心的敬畏和驚奇。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看到大峽谷、海洋或瀑布的時候嗎?讓自己享受戶外的美景——即使是在地的小公園或後院——就能為你提供創造性的休息。

但創造性的休息不僅僅是欣賞自然;它還包括享受藝術。藉由展示出你喜愛的圖像和與你有共鳴的藝術作品,將你的工作空間佈置成靈感之地。你總不能每週花 40 小時盯著白牆或混亂的環境,還期望自己對事情保持充滿熱情的狀態吧?更不用說激盪出創新的想法了。

第五種休息是情緒性休息。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你身邊的另一種人——每個人都認為他是無庸置疑的好人。這是每個人都會去依賴的人,如果你需要幫助,你就會打電話給那個人,因為即使這位好好先生/好好小姐其實不想答應,你知道他們會給你一個不情願的「好吧」,而不是真實的「我沒辦法喔」。但是當這種人獨自一人時,他們會感到自己不被重視,也會覺得自己被其他人利用了。這類型的人需要情緒上的休息,這意味著你需要有時間和空間自由表達你的感受,減少取悅他人。情緒上的休息需要勇敢的做真實的自己。

第六種休息是社交性的休息。

如果你感到自己需要情緒休息,那麼很可能你也有社交休息不足的問題。當我們無法區分哪些是「使我們恢復活力的關係」與哪些是「使我們筋疲力盡的關係」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要體驗更多的社交休息,請與積極陽光和願意支持自己的人在一起。

最後一種休息是心靈層面的休息,這是一種超越身心的連結能力,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深刻的歸屬感、愛、接納和價值感。要在心靈層面感到安適,請去參與比利益自己更重要的事情(服務他人),並在日常生活中加入祈禱、冥想或社區參與。

如你所見,僅靠睡眠絕對是無法讓我們恢復到精氣神飽滿的程度的。

是時候重視正確休息的力量了!


關於作者

Saundra Dalton-Smith MD 是一名醫生、研究員,著有《神聖的安息:恢復你的生命、恢復你的能量、恢復你的理智》一書。她的作品曾被 Fast Company、FOX、MSNBC 和 Psychology Today 專題報導。

(Source: TED)
(編譯:7flow)


推薦文章:

推薦課程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