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急救
生命故事,  靜心講堂

面對生活中的崩潰卡關,美國心理學家蓋伊 ‧ 溫奇(Guy Winch):我們都需要「情緒急救」!

如同身體的傷口一樣,當我們受傷了,會用OK蹦或是藥水擦拭消毒,我們總是很快的去處理這些身體外傷,甚至醫院也開設了急診室,專門處理急救病患。但心理的傷口呢?

像是莫名其妙的被主管或朋友誤會、工作上的挫折、被喜歡的人拒絕、被父母否定⋯⋯這些事情都能夠輕易地帶給我們受傷的感覺並且挫敗我們的情緒,但我們似乎從來都沒有被教導過該如何好好處理這些心理傷口。

每個人都需要知道,該如何自我「情緒急救」,長期而言也都該建立起「心理保健」的觀念,這也是美國心理學家蓋伊 ‧ 溫奇(Guy Winch)在這篇TED中想傳達的主要想法。

在替自己的情緒做了急救以後,我們才能夠一步一步慢慢來檢視這些傷口的來源,就像替身體上的傷口進行治療一樣,我們必須先止血,才能防止傷口惡化,好好的面對並透過各種方式療癒這些情緒傷痛。

在這次TED的演講中,蓋伊 ‧ 溫奇(Guy Winch)列舉了幾項人們心理常會碰到的「受傷感」,並告訴我們當遇到的時候,該怎麼做情緒上的「急救」,避免讓自己深深陷入這種受傷感中而無法脫困。


(以下摘錄整理自蓋伊 ‧ 溫奇的TED演講)

第一種感到受傷的情緒:孤獨感 (LONELINESS)

蓋伊 ‧ 溫奇(Guy Winch)以他自身的經歷作為舉例,在攻讀博士學位時,他與他的雙胞胎哥哥及家人們首次分隔兩地,這個分離對當時從來沒有離開過家而言的他,是很殘酷的,當時的環境還沒有手機跟通訊軟體,國際長途的電話費又是很昂貴的狀態下,每周只能通話五分鐘。

當他們的生日快到時,他們兩兄弟決定那一天要奢侈一點通話十分鐘。但在生日當天到來時,他卻等也等不到他哥哥打得電話,在中途焦急等待的過程中,他感受到的是:哥哥不再像我想他那樣想我了,那一晚是他最傷心也最難過的時刻了。在隔天一早起床後,他卻發現電話線被他自己中途來回焦急渡步時踩斷了,他趕緊接上去,隨即立馬來了通電話,話筒的另一端是他哥哥氣急敗壞的聲音,當他跟他哥哥解釋事情的經過後,他哥哥回了他:「我真不明白,如果你意識到我沒給你打電話,那你為什麼不打給我呢?」

孤獨感使我們以為身邊的人不再在乎我們。

孤獨感就像是一種小小卻可能很致命的心理傷口。當被孤獨感包圍時,人會覺得自己渺小又無所歸依,沒有辦法與他人產生連結。孤獨感會扭曲我們的感知能力, 剝奪我們的思考能力,讓我們覺得自己無法融入任何群體。孤獨感也會使我們以為身邊的人不再在乎我們,覺得自己不值得也不會被重視。 長期的孤獨感會損害我們的生理,導致高血壓、高膽固醇, 甚至影響免疫系統,相對於不感到孤獨的人而言,更有高出14%的早逝風險。

該如何急救孤獨感傷口?

不要覺得不就是孤獨了點嘛,又不會死。錯了,絕對需要正視自己的感受,讓自己知道長期感到孤獨是有害的。盡可能地創造出與他人或是事物之間的連結性,打個電話、約朋友見面、參加聚會、報名有興趣的課程,開始採取些行動,而不是繼續封閉自己。

2

第二種感到受傷的情緒:失敗感(FAILURE)

故事發生在一間幼稚園,蓋伊 ‧ 溫奇(Guy Winch)觀察到三位兒童在玩完全一樣的玩具(如上圖),只要將紅色按鈕滑開,就會有一隻小狗跳出來。其中一個小女孩對紫色的按鈕又拉又按,然後就坐下來,瞧著那個盒子,下嘴唇開始發顫。在她旁邊的一個小男孩,看到這一幕,再看著他的盒子後,都沒動手就哇哇大哭了。與此同時,另外一個小女孩試了各種方法,直到她滑動了紅色按鈕後,可愛的小狗跳了出來,她也開心地叫了起來。

失敗感容易開啟大腦的固定思維感知模式,而讓我們以為自己「做不到」。

同樣的一個玩具給了不一樣的小孩,對於失敗的反應也不相同。對應到我們的生活中,只要不是自己期待的結果,我們常常會有失敗的感受。失敗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相信自己絕對不會再成功。這是兩個層面的事情,因為一次的挫敗不代表永遠,但我們的頭腦沒有這麼樂觀,當我們感到沮喪受到挫折時,腦子會啟動一個固定的思維感知模式,然後一直丟出訊息:「你做不到,你絕對會再度失敗!」人的頭腦並不是絕對客觀的,它很容易被過往的經驗牽著走,如果這時我們相信了頭腦說的話,就會更加確信自己成功不了。

該如何急救失敗感傷口?

碰到任何失敗時,感到意氣消沉一陣子是非常自然的,但千萬不要允許自己盲目相信大腦丟出的訊息:「我一定會繼續失敗。」這種話。如同幫身體的傷口止血一樣重要,適時「幫情緒止血」是非常必要的,我們須要在負能量開始擴散循環前就打破它。

第三種感到受傷的情緒:被拒絕(REJECTION)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蓋伊 ‧ 溫奇(Guy Winch)的一位女同事,她結婚二十年後與丈夫不歡而散,而她也準備要開始新的約會,她認識了一位很成功的男士,而這位男士似乎也很喜歡她。他們相約在一間酒吧喝酒,但約會才進行了十分鐘後,那位男士站起來說:「我沒興趣了。」轉身便走。被拒絕是極其痛苦的,這位女同事當下非常受傷,但那時她的內心卻對自己說道:「妳又胖又沒什麼好聊,為什麼一個英俊成功的男士,會和你這樣的失敗者約會呢?」

被拒絕後,我們很容易再度傷害那「早已受傷」的自尊心。

其實我們或多或少,都做過類似這樣的事情,尤其是被拒絕、被否定後,我們開始會去想,我們所犯的錯,我們的缺點,而在那一剎那,自己所有的汙點都被放大了:「要是可以再美一點」、「要是可以再聰明一點」、「要是當時不那樣做就好了」……諸如此類的想法盤旋在腦袋裡。有趣的是,在被拒絕的那一刻我們的自尊心早已受傷,但我們仍然進一步的傷害自己的自尊心。試想,假如我們的身體受傷了,我們還會在傷口上再捅自己一刀嗎?對身體不會,但對我們的心理傷害卻會這樣做。

該如何急救被拒絕的傷口?

一定要隨時記著「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如果被拒絕了,請立即停止瘋狂打擊自尊心的行為,因為自尊心低落時,人會更容易感到壓力和焦慮,對自己做出殘忍的全盤否定。此時快去找自己信任、也了解自己的人聊一聊(盡量說話,而不單是打打字),播放聆聽輕快的音樂,抽離出這個情境是保護自尊心的一種必要手段。

miscarriage-guilt

第四種感到受傷的情緒:反覆憂心(RUMINATION)

第四個故事也是發生在蓋伊 ‧ 溫奇(Guy Winch)親身經歷上,他的哥哥當時被診斷出三期非霍奇金淋巴瘤,癌徵來勢洶洶,醫生將為他哥哥做大劑量的化療,身為弟弟的溫奇,無法不去想他哥哥所經歷的一切,當時的他心理狀態很糟,不斷地陷入擔憂的狀態中。

反覆回味不愉快的事情,很容易變成習慣。

但他知道該怎麼做,所以當他持續的擔心、煩惱、或有負面情緒時,他就強迫自己專注於其他的事情,直到這種感覺過去。僅僅一週後,他的視角就全變了,變得更積極、更有希望。而他哥哥在做完化療後,腫瘤全部消失,也逐漸痊癒。

該如何急救這種反覆憂心的狀態?

研究表明出:哪怕只是分心短短兩分鐘,都足以打破那一刻反覆憂心的需求。所以當冒出擔心、煩惱, 或負面情緒時, 必須強迫自己「與消極思考戰鬥」──先去專注在其它的事情(例如好好洗個澡、清理桌面、跑步、看場電影),澆熄想要鑽牛角尖的慾望。


在情緒發生時,情緒急救是一個非常好且快速的方法,它能夠讓自己迅速正視傷口,並防止心理傷口繼續惡化下去,也讓自己有機會去面對傷痛的來源,而非將其壓抑,如果我們持續壓抑情緒,那麼我們將永遠無法知道情緒帶給我們真正的訊息是什麼。

還記得在一堂黑暗之舞的課程中,有位學員看見了被他壓抑在心理很深處的情緒,來自於童年不被認同的傷口,致使他從小到大,都不敢將自己表達出來,他覺得自己的想法總是不夠好,也認為盡管說出來,也不會有人聽。在行動之前,他已全盤否定了自己。然而當他拋開理性的腦袋,去正視這個情緒時,他才發現自己內在的小孩已經傷痕累累,全部是來自於「自己」的否定。

舞動時他感覺到黑暗對自己說:接受自己。
他才驚覺,就算自己向對方表達出來被拒絕,或是被否定,其實好像也沒差呀,可能只是對方沒有這個需要、或是對方想法不太一樣。他不需要將這些否定轉化成利刃來弄傷自己。

回歸生活中,不論是自己,或是朋友們遇到情緒上的受傷,可以試著先做個情緒急救,接下來才能夠建立起情緒恢復的能力。

影片來源:【TED】為何我們都需要情緒急救
撰文整理:7flow編輯


延伸閱讀:

推薦課程:黑暗之舞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