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7flow女人圈

家醜不可外揚?保持秘密正是家庭功能持續失調的原因

樂園鬥毆事件

最近在有「地球上最快樂的地方」之稱的迪士尼樂園出現了一場家族暴力行為,被上傳到網上後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那段影片中呈現了各種形式的家庭暴力。 影片中顯示,兄弟姐妹之間的爭論,成為暴力的導火線。令人驚訝的是,那些男性成員很少對彼此動手,在幾次相互錯身而過的對峙之後,他們將焦點轉移到女性,更容易下手的目標。甚至連坐在電動輪椅中的女性家族成員接近鬥毆時,也被撞倒在地並失去行為能力。

最終是路人介入並停止了鬥毆。 雖然有警察到現場,但沒有一個家庭成員願意就此事發表意見或確認任何參與者,甚至否認發生過這場鬥毆。熟悉這個家庭的人士認為,這起暴力被曝光比暴力事件本身殺傷力更大,因為它損害了整個黑人群體的形象,以及家庭事務就應該私下了結,而非攤在陽光下公審。但身為一個活在現代社會的人,我感覺我們已將污垢隱藏得足夠久了,現在就是需要暴露出來的時候。 

 

秘密阻礙了我們的療癒

我在8年級失去了我的祖母,被告知她是因肺部疾病而去世。因此當我無意中聽到我的阿姨談論警方正在進行調查,以及她的同居男友正被追蹤時,我感到非常困惑。於是我執意想了解祖母死亡的真相,但是家人認為真相對於孩子來說太沉重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祖母的死亡對我來說仍然有點可疑,儘管接受了她離去的事實,這些不確定感和保密需要還是產生了嚴重的焦慮。儘管家人很努力,但我們仍然沒有尋求外界幫助,因為我們知道對外揭露家庭秘密是一件比在家中私下討論秘密還要更大的罪行。所以相反的,我們都保持令人窒息的沉默。

直到27歲,我才開始與我的精神科醫師討論這個家庭秘密。直到我在自己的育兒方向中看到童年功能障礙的反映—我總認為將家醜保留在家庭之中,是對家庭來說最好的。無論那件事多麼令人生畏,無論多麼痛苦,無論多麼明顯,家族事務都應該保持私密。那時我坐在我的車裡,失控地在精神科醫師外哭泣,最後認知到我的祖母其實是死於家庭暴力,而不是健康因素。我意識到隱藏秘密阻止了我從中康復。最終,我是無法從被隱藏的傷痛中治癒的。

The Daughter of the Daughter of My Daughter by Julie Dillon.jpg

健康的家庭不需要秘密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這聽起來令人震驚。想到任何一個外人都可能了解到家庭秘密是件可怕的事。但這個想法之所以令人恐懼,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按照舊模式在生活,大多數人已經與我們埋藏的家庭秘密生活在一起很久了,這幾乎已成為了新的「正常」。令我們害怕的不是開放性,而是打破了我們從小就被要求要堅守的誓言(小孩子有耳無嘴)。

無論我們有何保留意見,簡單明瞭的事實就是,健康的家庭不需要保密無論年齡大小,健康家庭都能為其所有成員創造開放和誠實對話的機會。 當一個家庭的傳統是限制公開和自由言論,禁止公開討論問題,並使用內疚,羞辱和懲罰來阻止成員做其他事情時,通常是恐懼秘密被公開後可能帶來的影響。

恐懼是集體思維背後的驅動力量時,它會為每個人,特別是弱勢群體創造一個危險的環境。我們在家庭內的性暴力事件中看到這一點。由於害怕受到報復,受害者通常會被哄騙去保密,但後來才發現其他家庭成員也是受害者和沈默者。秘密守則(the code of secrecy)賦予掠奪者權力,秘密使受害者陷入癱瘓。保護秘密變得比保護獵物更重要,在這種保護下,掠奪者會繼續從家庭中掠奪。

樂園裡的家族鬥毆揭示了一系列家庭病症,其中許多成員可能希望讓家醜不外揚。但是,所有我們目睹的家庭成員(包含受害者),都認為他們有義務遵守秘密守則,這表明了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多麼有害。如果看到一個女人,特別是一個與你同一個母親的女人,被男人反覆毆打,這如果還不是打破保密誓言的理由的話,這條界線到底在哪?

你不是獨自一人

在社會上,我們對把秘密帶進墳墓這件事並不陌生,但是我們大多僅僅把樂園鬥毆事件視為一個網路爆紅事件,因為太多的人仍然生活在我們實際看到的現實中,轉移目標是我們擁有的唯一應對方式。我們拒絕讓任何空氣觸及我們的傷口,但治療伴隨著暴露。我們自欺欺人地相信家庭秘密將我們與周圍的人隔離開來,而實際上我們的大多數的群體都充滿了高度相似的創傷。我們認為保持隔離狀態可以保證秘密安全,但是這個事件證明了無論我們喜歡與否,被積壓在底下的有形無形事物,總有爆發之時。

Watercolor-crying-woman.png
隱藏創傷,避免傷痛?

為了避免伴隨而來的痛苦,我們往往有隱藏創傷的傾向。我們使用幽默掩蓋曾遭受的虐待,用暱稱使施虐者人性化。但是迴避什麼也解決不了,事實上它會加劇這個問題。它助長了侮辱受害者的文化。明明了解社會對此的秘密、隱晦氛圍,我們還會問受害者為什麼等待這麼長時間才出面指控,藉此轉移了真正重要的議題。

我們不能袖手旁觀,期望在助長惡性循環和保密的舊傳統中,自行形成一個健康的理想世界。這是不切實際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去面對顯而易見的問題,就算揭露事實會需要面對公眾評論,極有可能帶來二次傷害,但是,大部分的傷害普遍存在於社會中,無論我們感覺自己多麼孤獨。 從家庭暴力到性侵,到離婚和精神疾病,在陽光下沒有新鮮事,沒有任何形式的問題是僅僅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 重點不應該放在其他人會對我們有怎樣的看法,重點應放在我們日後如何能好好地過上不需要治癒的生活。

原文:Keeping Family Dysfunction Behind Closed Doors Keeps The Family Dysfunctional

編譯:7flow


推薦文章:

推薦課程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