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喜愛心靈舞蹈的朋友,一開始是因為自己在舞動中感受到深刻的體驗,進而有了把自己的舞動經驗分享給身邊朋友的想法。然而自己跳舞與帶領他人跳舞,其實是有所不同的。就如同一個天生會煮出美味佳餚的家庭主婦,不見得能夠上美食頻道教人主菜。怎麼說呢?
表演與教學之路大異其趣
以前在大學唸舞蹈系,到大三時,我們需要選擇主修表演或是教學,雖然內容都是舞蹈,然專注的焦點與路徑卻大異其趣。當時,我選擇了主修表演,專攻現代舞,繼續深入精進我專業演出的各方面技能,之後也造就了我朝專業舞者領域發展。
而有近一半的同學選擇了主修教學,從那時起他們的學習主題便著重在舞蹈教育,如何傳承教導舞蹈專業,其中也包含撰寫教案、備課與實習等。多數主修教學的同窗,現今已是台灣舞蹈教育界的資深老師,他們奉獻了一生在培育下一代。
左右腦的分別運用
我們在舞蹈界常說:「會跳舞的人,不一定會教舞。」
自己跳舞是屬於個人體驗,如何透過身體去表達舞蹈的意境與美純憑個人直覺,這是個無需與他人溝通,也無需用語言轉述的過程。當然,會需要在肢體動作上琢磨下功夫,但一切的發生都在自己內在:對美感與細微動作的轉變富有高度覺察,是較偏屬於右腦感性層面的認知運用。
教舞則多了一個轉譯的過程,也就是如何將你對舞蹈的經驗或理解傳授給他人。包含透過語言、動作示範、講解、意象引導等多元教學技能,這便需要借重左腦的邏輯分析能力,讓他人能清楚理解一個特定舞蹈動作的展現,以利接下來的學習。
卸下舞者身份,培養教學能力
我自己是到辭去舞團工作後,才有機會深入教學領域。以前頂多在舞團幫舞者上暖身課。然而,當正式進入學校單位,必須準備一整學期的課綱,還有每堂課的教案,這才發現教舞與跳舞真的是兩回事。
在那段教舞時期,讓我有機會去發揮左腦邏輯分析能力,將我的舞蹈經驗有條理步驟的逐一拆分歸類,再整合成不同教案。在課堂中,除了親自示範,也需要分析講解動作,同時觀察學生的舞動再給予指導。幾年下來,我累積了針對不同課程主題的教案與課綱,同時也培養出教學指導的能力。之後,這份能力也運用到帶領心靈舞蹈課程中。
臨在中感受沒有區隔的大整體
在自發性的舞動課裡,我不再需要太多的示範,反倒是增加了許多口語引導。而即席的引導卻需要讓自己也在同樣的舞動狀態中,才能將身心感受以口語轉譯傳達。這之中,發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我將自己調頻到感受自身狀態的同時,又需即時跳回左腦的理性,除了口語引導外,再加上現場切換音樂、調整燈光、觀察整體氛圍或個體的狀況等。
剛開始的幾年,我無法順利的在每堂課中切換調整,進出自如,有時是左腦運用過度,讓整堂課變得死沉僵硬;而有時卻是右腦過於隨性感知,而疏忽了一些過門細節。但漸漸的,這個能力就在我完全處於臨在狀態時,自然發生了。在那一刻,已經沒有左右腦分別運用的區別,而是將整個過程看作一個圓,一個整體。我既能沈浸其中,同時也能隨順引導團體舞動。
處於蛹中的過渡階段
曾經有多位朋友來參加心靈舞蹈教學的培訓課程,在實習階段,他們開始覺得痛苦不堪,原因便是他們經驗到我前文提到的左右腦切換過程。到後來,有些人放棄了,因為他們終於理解,自己跳舞比引導他人跳舞來得更自在與享受。而一部分的人,雖然也發現這樣的狀況,但卻願意陪伴自己在這個看似膠著混亂,然而卻是個如蝴蝶蛻變前,在蛹裡尚未看見天日的過渡時期。培訓結束後,他們也如願踏上帶領心靈舞蹈之路。
這如同我在大學時選擇表演或教學主修,將帶出不同的人生道路。然而人生路上總有交錯的一刻,時機到時,原以為不會走上的路,卻會自然出現在你跟前。對我來說,不論最終每個人的選擇是什麼,都是個很美、很珍貴的過程。人生的旅程不就是如此,在一段段經驗體悟中,更加迎向自己內在的光。
最後這段話,送給有心想朝心靈舞蹈帶領者這條路走的人:每個人的生命經歷是如此不同,我所經歷過的切換、紛亂過程,不見得是你一定會經歷的。重點在於,如果你覺得這是你此刻最渴望去經驗的,先不問最終你會走到哪裏,就讓自己全然的與那個過程同在,信任你內在的光將會時刻伴隨著你走向屬於你的人生道路。
延伸閱讀:
推薦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