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輪

心輪|不斷給予的愛心樹(The Giving Tree)

男孩小時候最喜歡和大樹玩耍,他喜歡爬上樹枝盪鞦韆,在樹上玩耍和吃蘋果,把樹葉做成皇冠,而樹也深深愛著小男孩。

當男孩漸漸長大,他不再來拜訪深愛他的大樹。
直到有一天,他不快樂的來到樹前說:「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不要爬樹和玩耍了,我要錢買東西來玩。」

樹說:「真抱歉,我沒有錢。我只有樹葉和蘋果。孩子,拿我的蘋果到城裡去賣,這樣,你就會有錢,你就會快樂了。」

當男孩成家立業,他想為妻兒建造一間房子。
大樹說:「我沒有房子,不過你可以砍下我的樹枝去蓋房子,這樣你就會快樂了。」

男孩退休了,想遠離塵囂。
大樹說:「砍下我的樹幹,去造艘船吧!這樣你可以遠航,你就會快樂了。」

……過了好久好久,那個曾經的男孩又回來了。此時的他已年老力衰。
「我很抱歉,孩子」樹說,
「但是我沒有什麼可以給你了,我的蘋果都沒了。」
男孩說:「我的牙齒也無法再咀嚼蘋果了。」

「我的樹枝也沒了」樹說。
「你不能在枝幹上擺盪—」
男孩說:「我年紀太大了,也不能在樹枝上盪鞦韆了。」
「我的樹幹也不見了。」樹說。
「沒有地方讓你爬—」
男孩說:「我太疲累了,也爬不動了。」

「我很抱歉。」樹嘆了口氣。
「我希望我能給你些東西……但我一無所有。我只是一個老樹樁。對不起……」
男孩說:「我現在不需要太多了,只是安靜的休息。我很累。」
「好吧。」樹說,盡力使自己打起精神,
「好吧,一個老樹樁倒是很適合坐下來休息。來吧,孩子,坐在我身上休息。」

男孩照做了。
樹很開心。


上面的對話出自西爾弗斯坦(Shel Silverstein)的《愛心樹》(The Giving Tree)自1964年首次發行以來,一直是一本經典的圖畫書。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男孩和一棵蘋果樹。樹的性格很慷慨,不斷給予一切,而男孩則是習慣於對樹索求。

在他們的關係開始時,男孩和樹之間建立了健康的友誼。當給男孩東西時,樹是快樂的,但最終男孩開始從她身上奪走越來越多的東西。隨著歲月的流逝,男孩以許多不同的方式來「使用」樹,包括賣蘋果賺錢,用樹皮做房子,用樹幹做船。隨著男孩越來越自私的「利用」,那棵樹仍然很開心。

這個男孩最後一次回到樹上時是個老人,樹向他道歉,因為他沒有樹蔭,蘋果或樹枝要給他。這個男孩說,他想要的只是一個「休息的地方」。這本書引起了爭議,並以許多不同的方式進行了解釋。首先,它可以看作是對性別歧視的批評,因為被描繪為雌性的樹將一切都交給了一個忘恩負義和剝削的男孩。從環境角度看這本書,人類總是自私剝削環境資源,使大自然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受苦。

這是一個溫柔又有點感傷的故事,也是關於愛與被愛的故事。

想一想,生命中,有誰也是以很大的包容和愛在滋養你呢?

是某棵你特別愛的樹,父母親,或是你的伴侶?

讓我們有意識地練習平衡施與受的心輪課題

成熟的徵兆之一,是我們開始樂於給予,希望讓周遭的人感到幸福!

感謝我身上所接收的豐厚的、源源不絕的、恩典般的愛。

而我,也有能力給出愛。

(內容摘錄自The Giving Tree)
(書籍作者:Shel Silverstein)


推薦文章:

推薦課程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