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flow七色嵐工作室教學,每當看到新面孔來上課,我心裡總感到欣喜(並非生意的理由)。不論這個人狀況如何,都讓人由衷的對他(她)發出敬意。
當一個人終於提起動機走進教室,意味著準備好踏上內在的旅程了。
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有想要「聯繫」的渴望,跟某些人、事、物的連結(connection )。因此,我們會需要伴侶、朋友(麻吉、閨密);需要有活動有事做(工作或興趣等);需要某些物件東西(寄託、親密感),然後跟他、她、它、牠建立起「關係」 (relationship)。
人在建立關係時,多半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出發的,不斷的向外尋求。於是在關係之中,很容易變成被動接收者,等待被給予。被動的人形同弱者,難以茁壯成長,還會引來層出不窮的負面情緒與處境,覺得自己沒有受到重視,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內心感到氣憤,不平衡…等。因此,只好繼續向外尋找下一個對象、地方,帶著自己的問題,進入這個被動角色的循環中。
問題並沒有解決,只是不斷的跟著遷徙而已。
因爲,人最需要的「聯繫」,是和自己的「心」在一起;人最需要的「關係」,是和自己的「身體」同在,沒有分離。
「心」和「身體」(Physical body/Mind body)才是最佳的伴侶,共為一體。身體軟弱不穩固時,心也跟著晃動;情緒起伏搖擺不定時,身體也會被拖垮。透過靜心與感知的活動,讓心更專一,喚回身體的活力,就能慢慢轉化現實的困境。
當你找回生命最重要的聯繫關係,回到自己的心和身體時,就從一個被動者轉變為主動者。主動者是可以給予別人愛的強者,願意為他人付出,內心平衡和喜樂。
這一刻宛如重生(rebirth),當然為他(她)感到欣喜,值得恭敬以待。
印度瑜珈上師斯瓦米.韋達(Swami Veda)說:「靜心,像是坐在河流的岸邊。河的彼岸變成了此岸,此岸變成了彼岸,兩岸原是相逢的。」
撰文:黃旭徽 |氣瑜珈 睡眠瑜珈 炁循舞 課程帶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