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帶給我們的禮物
如果以恰當的心態來看待,獨處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大多數人還不夠孤獨,無法與自己建立更深的關係。他們會竭盡全力避免去面對自己。他們害怕去真正感受自己的想法、感受、痛苦、悲傷和創傷。大部分的人更喜歡待在自已表層意識的舒適區,在舒適區裡,藉著從外界尋求不斷的刺激,分散注意力來掩蓋任何潛在的創傷和不安全感。
在我們能夠培養完全的內在和平與和諧並進入存在於內在的寧靜之前,我們必須首先穿透心靈的許多層面。我們心智的表層是動蕩的、不穩定的,並以不斷的對話和刺激為食。我們的想法、記憶和對未來的預測存在於這裡,在不斷的混亂中盤旋。如果我們挖得更深,我們就會進入更陰暗的深處,在那裡存在最深切的恐懼、痛苦和創傷,以及其他被忽視和迴避的自我部分。
當我們終於穿透了這些層次,我們就會遇到更深、更真實的自己,它與社會條件習慣和規範完全無關。
它並不害怕恐懼。它沒有困惑。它不會推測、辯論或過度思考。它有很高的清晰度和洞察力,它就是始終引導著我們朝著最有利於成長的方向前進的指南針。我們越是讓自己的的腦袋被無意義的事物占滿,就越難進入內在的這個地方。我們每天一張開眼睛,就迎接巨量的聲音、圖像和記憶,這些聲音、影像和記憶將我們鎖在自己的腦海中,無法與身體更深層次的智慧連結。我們難以活在當下,因為我們不斷地將自己的思想投射到過去或未來。
我們越能掌握完全臣服、不執著和保持臨在的藝術,就越能將這些品質帶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孤獨為我們提供了靜下心、回到自在安適和靜止狀態的寶貴機會。
從這種狀態,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深化我們的精神修煉,從頭腦中跳出來,進入我們的內心,在那裡,我們會找到比以往所能獲得的更大的愛、喜悅、謙和及同情心。孤獨能讓我們放慢腳步,放下控制欲,暫停像往常那樣強迫性地思考和做事(意識的陽性層面)。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向當下臣服和軟化(意識的陰性層面),並允許自己探索和感受從我們內在產生的任何情緒,不帶期望或判斷。情緒為我們提供了關於存在狀態的重要信號,但因為我們不斷地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便難以調整自己,與內在校準對焦。
我們需要以一種優雅的方式來感受獨處,不要試圖達到或強迫任何事情。如果我們急著解決問題或獲得洞察,很可能會失望。藉由掌握存在和臣服的真正藝術,我們需要的答案將更加輕鬆地流向我們,這些答案來自一個純潔和安定的地方,不受限制、沒有束縛。

最大的創造力和發明來自於孤獨。
所有偉大的創意發想者、創新者和所謂的天才首先都必須與自己建立更深層次的關係。這使他們能夠獲得一種更深層、更神聖的智慧,這種智慧存在於邏輯和理性思維的範圍之外。
要真正更深入地了解自己,需要時間、耐心和專注。像任何事情一樣,它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在我們到達更真實、更真實的自我之前,有許多障礙需要跨越,如果此時你發現自己很孤獨,請充分利用它。不要認為獨處是一種不幸。有時你的責任會增加,讓獨處的機會變得很少。
當然,人類是社會性生物,過量的孤獨感將導致焦慮和疏離感。但是,如果我們能看到獨處真正的意義並利用這個機會與自己建立更深的關係,那麼當準備好重新融入外部世界時,我們將擁有更大的清晰度、使命感、意義、存在感、連結感和真實!而這些內在品質就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益處。
獨處靜心小練習
◆什麼不算獨處?
滑手機、看影片、上網、傳訊息……
◆ 獨處可以做什麼?
可以什麼都不做,可以沒有產出,可以沒有目的和效率,可以慢慢走路欣賞風景,可以用手觸摸泥土和充滿生機大樹大地,重點是留意好好地深呼吸!深層的呼吸是轉動心輪能量的一把鑰匙。把氧氣和你的關注意念送到身體的每個細胞,感受一下身體各個部位有什麼感覺?你的心有什麼感覺?想像你的身體和心就是一個智者,而我們需要沉靜下來才能接收祂的訊息……(延伸閱讀:《如何透過與身體交談來療癒自己?與你的細胞溝通》)
無聊很沒用?其實大腦超需要!關鍵在我們需要思緒漫遊!
訊息不斷線、離開辦公桌繼續處理公事,你以為這樣才有效率,其實,這些動作都在默默摧毀你的產能!洗澡、摺衣服、看著水煮沸……多數人覺得無聊、浪費生命、毫無生產力的事,反而讓大腦全速運轉。原來看似沒生產力的放空,反而是啟動大腦的關鍵!心理學家實驗證實,開會時放空、聚餐時神遊這些看似沒效率的無所事事,大腦反而會自動讓事物產生新的聯結,也就是「思緒漫遊」模式。此時大腦使用的能量,高達認真思考的95%!(延伸閱讀:《越無聊,越開竅!無所事事更能釋放你的創意與效率 》 )
延伸閱讀:
推薦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