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
心靈舞蹈,  林雅雯專欄

何謂心靈舞蹈

自古以來,舞蹈在人類生命發展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早期的部落開始,部落族人就藉由舞蹈來凝結團體的力量,以及用舞蹈作為一種與神明溝通的神聖儀式。人類也在各種的社交場合裡跳舞,譬如在豐收的時節,跳豐收舞蹈;在大小慶典中跳歡慶舞蹈,而男女之間也有著求偶的舞蹈。

而身體的舞動幫助人類連結生理與心理,在跳舞的同時,感覺內在的情感,把自己的感受藉由肢體表達出來。所以舞蹈也可以幫助個人達到健康及身心平衡的功效。

心靈舞蹈,就是回歸到人類最初對舞蹈的本能需求與自我表達的能力。我將這種連結身體、心靈與內在情感的舞蹈稱之為『心靈舞蹈』,或 『舞蹈靜心』。之所以名為『心靈舞蹈』,其原因就在於它是一種透過身體舞動的過程來連結內在的舞蹈。同時,在這樣的舞蹈過程中,最終將體驗一種寧靜與靜心的品質。

2aacbeed4406d168fb7199ae25af5708.jpg

靜心是什麼?

在我們更進一步探討『心靈舞蹈』之前,我想先聊聊『靜心』。『靜心』一詞是從英『Meditation』而來,它包含了靜坐、冥想的含義。一般人一聽到『靜心』,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入山修行的出家人或是修煉者才會做的事。對我們生活在都市裡的人來說,似乎覺得跟生活捨不上關係,也無從理解它的作用在哪。

從字面上最直接的解釋,『靜心』就是讓心靜下來,當心靜下來了,很多事情自然也會止息,首先,就是你的頭腦,你的思緒會變少,心情也會跟著平靜下來。然而要體悟『靜心』,你必須成為一個觀照者,也就是說,在整個靜心的過程中,帶著覺知去觀察你內在發生的一切,包含你的身體、思緒、情緒與感覺。當你能夠開始覺察你的起心動念之後,『靜心』就成為你生活的一部份,至於你在觀照什麼,那將不再是重點,而是你時刻都保持著觀照的心在每一個你正在經歷的當下。即便是走路、吃飯或欣賞一朵花,當你帶著『靜心』的品質進入生活中的大小事,所有的一切將從質地上轉變。

觀照你的身體

進入『靜心』最直接也簡單的方式就是觀照你的身體。

我們最親密的夥伴不是你的父母或愛人,而是自己的身體。身體跟我們24小時同在,但是很多人跟身體是沒有連結的。他們不了解身體的需求,對身體的覺知很低,感受不到身體感官。因為把身體當作是一種工具在使用,多數時候我們並沒有花太多的心思去感覺身體,久而久之,身體開始出現狀況,情緒開始失衡,嚴重者健康失調導致疾病的產生,就是因為根本就沒有用心照顧和感受身體。

一旦你開始觀照你的身體,很多舊有的習性,譬如說你的站姿及行為舉止將開始改變或消失,你對身體的覺受也開始變得敏銳,你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吃飯,何時應該休息,在身體出現狀況時,你將懂得立即做調整。當情緒出現時,你也會看著它發生,你還是可以發怒或哭氣,但不再是任由情緒淹沒了自己。

sd_1.jpg

觀照你的頭腦

下一步,你可以開始觀照你的頭腦。我們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煩惱,就是因為頭腦會自動化的產生思緒,這就是頭腦的機制。當我們沒有把『靜心』帶到每個當下時,就會被頭腦的思緒帶著走而不自覺。一旦你帶著觀照的心去看著思緒,你將會發現在一天當中我們竟然有千百個思緒出現,通常就是這些思緒把我們帶離當下,活在過去與未來裡。觀照你的頭腦,用意不是在減少你的思緒,而是在幫助你找到思緒與思緒之間的空繫,也就是頭腦空的狀態,即使是短暫的,但至少你認出這個空,它也都能讓你感受頭腦安靜下來的片刻。直到有一刻你已經忘了思緒的存在,你便是在『全然靜心』狀態中了。

舞蹈,是進入靜心最直接的方式

很多人為了感受『靜心』的品質去學習了許多靜心技巧,而多數都要求人們保持靜止,安靜的坐著。但對身體-頭腦都已經累積了相當壓力的現代人而言,只是靜靜的坐著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能夠回到內在、深入意識之前,我們需要透過一些方法有效率的放掉身體-頭腦上的緊繃與壓力。

跳舞是我們與身體產生深刻連結最直接的方式,我之所以提倡『心靈舞蹈』,便是有鑒於多數的現代人常處於急躁繁忙的生活步調,較不容易讓自己在一開始就安靜下來進入禪坐入定的狀態,才反其道而行,讓身體先動起來,以藉此透過跳舞的過程讓內在能量有被釋放及淨化更新的機會,通常在跳舞之後,頭腦也將會自然而然的放鬆及安靜下來。

『心靈舞蹈』也在訓練你對自我覺察的敏銳度,它除了幫助你有意識地經驗並釋放掉長久以來被壓抑的感受與情緒,如何的在舞動中帶著內觀與覺察的心進入,將會有機會看見並修正自己在不同層面的慣性行為模式。

其實,在整個舞蹈過程中,跳舞本身就可以被視為是一種靜心,它幫助我們體驗舞蹈與舞者的合一,也就是在舞蹈的過程中讓那個舞者消失,而只有舞蹈的存在,同時感覺自我不見了,沒有人在控制,只是純粹的讓身體自然的流動。

TW 2019 July 第一週照片_190815_0004.jpg

從肢體運動到身心整合

一般的舞蹈活動與舞蹈靜心的差別,在於前者的目的是由身體導向出發的一項活動,主要是為了健康或是展現舞蹈時所體驗到的自我滿足感。而後者的目的則在於以舞蹈為媒介來進入靜心,它不是項作為,而是一個發生,一個全然的在。在此,舞蹈不再只是單純的肢體運動,更進一步的,我們是透過舞蹈而達到身與心的合一與整合。套用奧修的話語,就是在那個當下沒有舞蹈與舞者的分別。

忘掉舞者,忘掉自我中心,變成那個舞,那就是靜心。盡量跳得很深入,以至於完全忘掉說『你』在跳舞,而開始感覺你就是那個跳舞。那個分裂一定要消失,那麼它就變成一種靜心,如果那個分裂仍然存在,那麼它就是一種運動,很好、很健康,但是不能夠稱它為靈性的,它只是一種單純的舞蹈,跳舞本身是好的,就跳舞本身而言,它是好的,跳舞之後,你會覺得新鮮、年輕,但它還不是靜心,舞者必須消失,直到只有舞存在。
所以怎麼辦呢?要完全融入跳舞,因為唯有當你沒有完全在它裡面,那個分裂才會存在。如果你站在一旁看著你自己的舞蹈,那麼那個分裂將會存在:你是舞者,而你在跳舞。那麼跳舞就只是一個行為,是一件你在做的事,它不是你的本性,所以,要完全涉入、融入它,不要站在旁邊,不要成為一個旁觀者,要加入!
讓那個舞以它自己的方式流動,不要強迫它,相反地,要跟隨它,讓它發生,它不是一項作為,它是一個發生。保持歡樂的心情,你並不是在做一件很嚴肅的事,你只是在遊戲,跟你生命的能量遊戲,跟你的生物能遊戲。讓它以它自己的方式移動,就好像風在吹動,或是河流在流動,你也是在流動和吹動。感覺它。
節錄至:橘皮書:奧修的靜心技巧 / 奧修出版社

9e30b037a09641952e76b063cdc27f04

心靈舞蹈與舞蹈表演藝術的差別

通常在表演藝術中的舞蹈所強調的是將舞蹈藝術視為一種與外界溝通的方式,其關注的焦點在於如何能夠準確的掌握肢體語彙,以傳達整體舞作的某種意境或意識形態給觀者。而在一般的舞蹈運動中所追求的,大部分是透過舞蹈達到健身的目的。雖然跳舞本身很好,很健康,然而如果在跳舞的過程中舞者與舞蹈是分開的,那它只能算是一種運動,而不是靜心。

反觀心靈舞蹈,它所關注的是在於透過舞蹈的過程向內在探索,這個舞蹈本身沒有目的性,它只是一個引導個人去覺察的過程,同時找到與內在連結的管道。因此,舞蹈的表現形式或肢體動作的美醜對錯,並不是重點,相反的,它是在過程中引發出一種即席的自發性舞蹈,藉此幫助我們透過身體與內在和心靈作連結。

也因為心靈舞蹈的訴求不在於外在的形式,而在於如何與內在作連結,所以,即便是沒有任何舞蹈基礎的人,都能夠自在的進入自發性的心靈舞蹈。在這裡,舞蹈純然的是一種進入靜心的媒介,其所強調的不是那個外觀與結果,而是整個內在經驗的過程。

舞蹈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只要我們有呼吸,有心跳,我們就懂得如何跳舞,並從舞蹈中找回與自己連結的方式。只要你開始觀照著自己的呼吸及心跳,並依循著這個身體自然的律動來帶領你進入自發性的舞蹈,你就是在經驗心靈舞蹈的狀態了。

TW 2019 July 第一週照片_190815_0077.jpg

心靈舞蹈所引發的內在經驗

通常在心靈舞蹈的過程中,主要會引發的是個人的內在經驗。有些人會在舞蹈的過程中忽然憶起一段多年前的往事或是在當下領悟到在人際關係上所發生的事情始末。而有些人則會在過程中進入催眠的狀態,甚至看到自己的前世等,也因此在舞蹈過程中理解了現實生活中的關聯事件。

當這些議題出現時,常常都是跟現階段所面臨到的人生課題有關。就像有些人是透過能量繪畫或是心靈書寫的方式與自己的潛意識溝通,以藉此去解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參透的事。而心靈舞蹈則是透過自發性舞蹈來幫助我們與潛意識溝通。

通常這些在舞蹈中所引發與心靈層次相關的議題是無法從外在的舞蹈形式或姿態去讀取的,因為它是非常個人且內在的。如果我們從第三者的角度來看這段舞蹈,或許只能藉由觀察舞者的姿體展現還有外顯的情緒來猜測他現在內心正在經歷什麼,而外在的舞蹈與心靈之間的關連性,以及所代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即使是跳舞的人,也不見得理解。因為整個過程所觸及的是非語言、非線性思考的身心感知境界,它包含了多層面向與豐富度,也因此有些人在心靈舞蹈過後常常會有這類的分享:『我也不知道剛剛在舞蹈中發生了什麼事,但是本來那種心情沈重的感覺現在已經消失了』。

由於心靈舞蹈所強調的並不在於外顯的舞姿,而我們也無法將非常個人的自發性舞蹈歸類分析,甚至當我們試圖從剛剛所引發的動作開始再次進入心靈的世界時,似乎又無法產生直接的連結,或完全回到剛剛引發此心靈意境時所產生的相同動作裡。從這個觀點來看,心靈舞蹈是一種非常當下、存在主義的舞蹈,因為它無法被複製或重新被完全相同的再次經驗。

撰文者:林雅雯
本文為原創文章,如要轉載,請註明原作者及出處

延伸閱讀:
推薦課程: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